主在行奇事 — 丁建華牧師

2010年8月筆者第一次參加翟輔民華人宣道會的短宣隊,往巴拿馬短宣,感謝神!整個短宣有很蒙恩的經歷。雖然筆者過去曾參加不下於五十次的短宣,但這次仍有不少新體驗和學習,除了第一次探訪、瞭解巴拿馬這個國家及其中的華人外,還有以下幾方面:

(一) 老將與新兵的互勵。「老」不是指年齡,而是形容有幾位曾二次或以上,多次參加短宣,重訪巴拿馬及事奉過的城市,他們願意出時間、出錢、出力,多次重訪及服侍,表明他們真的關心當地的人。看見他們一重遇當地的信徒,甚至小朋友,就熱情擁抱、親切問安,就知道他們的重訪,帶給當地人多大的鼓勵:的確有人因基督的愛而持續關愛他們。另一方面,這次又有多位新兵(包括筆者自己),即第一次往巴拿馬短宣,甚至是第一次參加短宣,代表有新血,有更多人關心及參與宣教事奉,有更多人關心巴拿馬的事工。老將的榜樣激勵了新兵宣教的心,新兵亦激勵了老將,宣教的事奉不會孤單,不斷有新兵加入。

(二) 中年與青年的配搭。這次廿二人的短宣,年齡相距幅度甚大,最年青的只有十四歲,而另有多位十多、廿多歲的年青人,再加上十多位年近或年已半百的中年人。但在神恩典的使用下,卻有美妙的事奉配搭。年青人以精力及創意主力前線的事奉,中年人以經驗和閱歷在背後支援各聚會,並接觸、探訪當地的同胞,大家都深深經歷這兩代之間同心事奉的美善。從每次的分享聚會中, 大家都忍不住欣賞、大讚另一個年齡群體的表演時,就可見一斑。其中特別有一家庭,父親與兩位女兒一同參加這次短宣,父、女們一同在宣教上事奉,再有多對夫婦一同上陣,一同經歷、實踐神宣教的心意,幅幅都是美麗的圖畫。

(三) 中語與英語的互補。語言不單是語音的不同,其中亦包含了不同的文化傳統、人生價值觀,及使用者的人生經歷。這次短宣隊中,中年一群慣用中文,年青一群主要用英語,神卻使用這兩語互補,來服侍當地華人。兒童聚會因以教純正英語為號召,吸引了很多家長願意在兒女放學後,仍把兒女送來短宣隊辦的「放學ICU」活動。中年們的標準廣東話,亦令當地華人感到他鄉遇故里。在一個以西班牙語為主的國家中,中語及英語卻成了接觸當地華人的最好媒介,而且能兩語同用互補,更能產生吸引力。

(四) 佈道與牧養的並行。起初我假設這次短宣的重點必在佈道方面,但去到才經歷,神使用我們的短宣,不單在佈道上,亦在牧養上。當地信徒人數不多,信主年日不長,屬靈資源非常缺乏,而且所到四城,有三個仍未成立教會,當然亦沒有穩定的教會活動。短宣隊的來到,對當地信徒已是一個很大的鼓勵,再加上在短短一週內一同配搭事奉,對他們來說好像經歷一次靈裡復興,其中一隊短宣分隊在一間教會中舉行了事奉訓練聚會,亦大大激勵了他們成長及事奉的心志。

(五) 福音信息與全人關懷的持續努力。短短一個多星期的短宣,雖然處處經歷神奇妙的作為,看見祂的賜福,但必需承認,我們所做的實在非常有限,面對當地華人極大的屬靈需要,又經歷神確能使用我們成為當地的祝福,我們就應把握機會持續努力,不單佈道,更能關懷他們的全人,使福音能對他們的處境說話。他們一般早出晚歸地工作,目標是賺錢卻不知人生意義,有忙碌的工作卻沒有生活,更在治安不佳的生活環境中惶恐度日,他們在等候有人把一個全人關懷的福音告訴他們。

「主……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前面,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,……無論進哪一家,先要說:『願這一家平安。』 那裏若有當得平安的人,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。」(路10:1, 5-6)

神能使用任何年齡,任何語言,任何事奉背景,或老將、或新兵,成為一個傳和平的福音、賜平安的使者,願更多弟兄姊妹可以「起錨!隨主行。」透過短宣,更深經歷神的大能,又能成為多人的祝福。